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浅谈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帮助

浅谈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帮助

内容简介:本文从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心理学的角度综合阐述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差异。学习者的年龄、学习内容、学习动因以及学习环境都会对外语学习产生作用,好好把握和利用这些“作用”是外语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外语教学    学习动因    学习方法    学习才能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思维、记忆、想象、意志等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而人的心理就是脑的特征。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学习过程是认识过程,与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把教学组织的合理并卓有成效,除了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表达方式外,还必须了解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

1、外语教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形成道德和品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
整个智力和个性等的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动因和学习兴趣的研究,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觉、表象和思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关于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心理规律的研究等,都与外语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

2、外语教学与心理语言学的关系
心理语言学或语言心理学研究人们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心理规律。虽然它主要研究母语和第二语言的习得和学习等的心理规律,但其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研究仍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有助于建立外语教学法理论。例如,根据心理语言学对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研究,可以知道: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既有联系,但又不等同;外语学习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渐进过程;在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中,母语的影响不可避免,等等。同时又可知道,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有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年龄
人们学话或学习母语交际从婴幼儿期就开始,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而学习外语却通常是从青少年时期或成年以后开始,思维能力已比较发达,母语习惯已经养成,外语和思维的直接联系要经过相当复杂的过程。
(2)学习动因和学习内容
儿童学话的积极性是内在的、自发的,是生活的需要,是一种直接动因。而人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是外在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或社会需要,是一种间接动因。
儿童学话是向周围的人学习,话语的内容与生活直接联系,与当时当地有关,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相适应。而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向按照一定教学法体系施教的教师学习,总有一段时间的教学内容并非迫切需要,话语的内容也与思维能力有一段距离。
(3)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话的幼儿生活在目的语——母语的环境中,随时随地接触母语;学习时间不受限制;母语的交际能力是习得的,正常的人不存在母语学习成功或失败的问题。而人们学习外语通常是在非语言环境中,学习场所主要是课堂,学习时间有一定限制;外语交际能力是学得的,存在学习成功或失败的问题。
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这些差异是设计外语教学不能完全仿照母语教学法的原因。

3、外语学习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
(1)动因差异
a、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因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从教师方面来说,是他的工作态度、专业水平和教学法水平;而从学生来说,是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而首先是学习态度:是处于主动、积极状态还是处于被动、消极状态。
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取决于学习动因或学习目的。学习动因是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并能持之以恒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学习兴趣,也叫求知欲。而认识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
b、直接动因
直接动因或直接兴趣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要维持直接动因系,在教学中要注意:
——教学内容要有知识性,能够深入浅出;
——教学方法富有趣味性和表演性;
——能让学生意识到学有所得;
——对学生公平、公正;
——不发生不愉快的事(例如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c、间接动因
间接动因或间接兴趣与自觉性有关。自觉性取决于多种因素,最主要的是对学习意义的认识,是教学内容是否符合需要。而这里所说的教学内容既指外语知识,也指外语技能。因而还有多侧面动因和单侧面动因之分。
多侧面动因是指学习目的旨在掌握多方面的外语交际能力,例如外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单侧面动因是指学习目的只限于学会某方面交际能力,例如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可能只希望能阅读专业书刊。
间接动因与自觉性或学习目的的关系可能有如下表现:
——教学内容与学习目的一致,自觉性高,形成的动因叫融合动因;
——教学内容虽非与今后使用直接吻合,但为掌握外语交际能力的基础;或教学内容虽非急需,今后有用;形成的动因叫潜在动因;
——教学内容与需要不一致;或者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参加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教学内容并不讲究;因而自觉性不高,间接动因受抑制。
每位外语学习者都有动因,而且通常兼有直接动因和间接动因,只是其中一种动因可能占主导地位。一般地说,对中小学生或青少年,往往是直接动因占主导地位;对大学生或成年人,往往间接动因占主导地位
(2) 年龄差异
a、年龄和学习才能
年龄是外语学习者最明显的个体差异。外语学习者的年龄不仅与母语习得者不同,相互之间也有差别。外语学习者有儿童、青少年、青年和成年。不同年龄组的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才能上有较明显的差异。
年龄差异从总体上说与智力差异密切相关。而智力与外语学习效果紧密联系。如前所述,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要依靠智力。
智力不同,在外语学习才能上就会有差异。一般地说,模仿和记忆力(特别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与年龄增长成反比;而归纳和判断推理能力、意志力和自学能力与年龄增长成正比。
b、年龄和学习动因
学习动因也是学习效果的重要相关因素。如前所述,动因和兴趣密切相关。动因不同,兴趣就有差别。而兴趣关系到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而学习动因,通常与年龄有关。一般地说,对于青少年,直接动因和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而对青年和成年,间接动因和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
c、年龄和教学内容
    不同年龄组的外语学习者,由于动因和兴趣不同,因而对教学内容的评价标准不一。具直接兴趣者,较多注意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具间接兴趣者,侧重于内容的实用性。而且,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评价标准也有差异。例如,选用童话作课文,对成年学生的吸引力远不及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3)才能差异
a、学习效果和才能差异
    如前所述,才能与智力有关。但不能把才能差异看成就是所谓聪明和愚笨的区别。学习外语显得“愚笨”,而学习其他学科却很聪明的例子并不罕见。
    所谓才能差异,许多外语教学法家将之看成是“掌握份量的材料所需要的时间”的差异。这就是说,才能不是人的内在因素,而是外在的客观因素。外语学习才能的高低,只是掌握外语的过程有快有慢。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人人都能学会外语,就像人人都能学会母语一样。因此,外语学习才可以弥补:或者增加学习时间,或者降低单位时间内学习内容的教学要求。
b、学习才能的分解
    如上所述,外语学习才能差异是单位时间内学习效果的差异。而且并非在任何学习内容上都有这种差异。所以,可以把学习项目加以分解,分别进行观察。例如,可以把学习项目和才能作如下分解:
    ——模仿语音和音、形联系的才能;
    ——辨识词语在句中的形式和功能的才能;
    ——记忆和复现一定数量词语的才能;
    ——归纳和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才能。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并非每个“低能”者在所有这些学习项目上都没有才能。
c、对才能差异的应有认识
    综上所述,对于外语学习的才能差异应有正确认识:
    ——外语学习的才能差异是客观存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有高低之分;
    ——外语学习的才能差异是单位时间内学习效果的差异,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才能差异可以弥补,关键是要找到差异的原因,采取富有针对性地弥补措施。
(4) 学习方法差异
    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也有密切关系。有些学生在学习才能上显得较低,往往与不恰当的学习方法有关。
a、良好学习方法的表现
    学习方法多种多样,难以笼统地论定好和不好。就外语教学来说,良好的学习方法,除了表现为对任何学科都重要的有计划、善于利用时间、刻苦用功等之外,主要是符合外语学习特点,考虑到了各种相关因素。如考虑到了:
    ——学习内容的特点:能否与已学外语知识或汉语知识联系、掌握的难易程度、数量的多少等;
    ——规定的掌握要求:是领会式掌握还是复用式掌握;
    ——学习场合:在课堂上,则主要是与教师保持默契和积极响应;在课外,则是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利用可以实践的机会;
    ——利用本人在才能上的优势,有计划地克服缺点。
b、学习方法存在缺点的表现和原因
学习方法存在缺点,必然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习方法存在缺点的具体表现,主要是:完不成学习任务,完成的作业和考试错误多。
学习方法存在缺点的原因,有主观的,包括性格上和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客观的,主要是受教师的不良教学法影响。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注意到外语学习和母语习得的一般差异,还应该注意到不同班级和各个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实行个别对待和因材施教,以致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参考书目
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应云天:《外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TAG:浅谈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帮助

在线客服

010-5165158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00852-6887431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