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谈谈大学教师的课程观

谈谈大学教师的课程观

课程是一个传统的概念,许多人对它不以为意,自认为对它完全理解了。其实不然,很多人都没有对它的涵义做过真正的研究或探讨,只认为课程就是教科书。本文试图对当代的课程观进行叙述,进而谈到现代的课程改革观念,以期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1、课程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对课程的定义是:课程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它在英语中称Course或Curriculum,在俄语中称Kypc,在拉丁语中称Cursum即race course(跑道)。将这些词转移到教学上,它们是指学习者学习的路线。
但是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课程的理解又不一样。传统的课程观主要是对课程的一种狭隘理解——即课程就是教科书。其主要特征是重学科,轻任务;重专业课,轻通识课;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知识储备,轻应用。
而知识本位观认为:课程不是知识系统的呈现,不是教材。它的主要缺点是:课程的中心不是学生,而是知识;强调教师的权威;带有一定政治专制的色彩。
自然主义课程观认为:教学可以没有教材、没有教室、没有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进
行教学,到处都是课程。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又认为:经验是课程的基石,他强调学生应从做中学。
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学主要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其课程最终目标是育人。
现代新课程观认为:课程应从“知识”型态走向“生命”型态。它的特点是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价值观和学习的感悟与体验。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以人类通过实践所积累的知识为基础,遵照培养目标的要求,经过选择和组织所构成的,可供教师传授的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①知识具有积累性  它的内涵首先是前人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②内容具有选择性  它的内容必须经过选择;其取舍一方面要遵循学科内在的逻辑需要,另一方面还要符合培养对象对知识的需求。
③体系具有传授性  它的体系安排既要符合学习者的认识规律,又要符合讲授者的教学要求。
课程不等于一门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分支),但又有学科的属性。它是以学科为基础并以教学需要为前提所选择出的内容的组合。课程也不等于知识的积累;它必须受学习者知识水平的制约。同一课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就有很大不同。如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它们的内容就有差异。
任何一门课程都和教师、学生、教学活动和教学设备有密切的关系。
2、当代的课程改革
传统课程体系的主要优点是:传递知识效率高,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学到许多知识;能满足教师的心理需要(许多教师认为自己还能管那么几个人)。但其主要缺点是:很难教会学生学习,基本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能学到知识,却不能灵活应用知识(故容易造成高分低能);而且一般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很难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故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现代课程改革主要包括四大要素: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
2.1课程目标
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学习不是要求我们单一的去掌握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提倡在快乐中学习。古人把教育看成是“十年寒窗苦”,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教育的一种失败。也就是说,现代课程观认为,要让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课程改革认为知识终身可学,但情感的改变却很难。所以它认为情感的培养比知识更加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21世纪的大学教师们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知识的结果形态(即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分数),而应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即重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正如美国名言中说的那样:让学生象科学家那样思考。
2.2课程内容
传统的课程观其最大的缺点是课程资源太单一(多数都是教科书)。而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资源的内容包括:前人的知识和社会的需求(要尊重教科书);学生的经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教师的素养和大学教师的学术研究等等。
2.3课程实施
前一段时间,偶然翻开儿子在幼儿园的教科书,发现赫然在教科书的封面上写着“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当时我还搞不懂什么是建构式课程,后来去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在课程实施上,过去我们一直是一种接受式学习,现在我们强调应将其发展为建构式学习。建构式主义心理学主张:知识不能灌输、传递,而应比这复杂得多,它是主体对客体的干预,从而获得经验;它认为当学生经验不足时,学习无效。这就给我们新时代的大学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课程的教学中应随时注意将这些理论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不能老是采用老一套的灌输式教学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创新性能力不强。也就是说该让学生出去实习的,一定要让他们出去实习,不能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就找借口说经费不足,而不让学生出去实习。尤其是一些工科的学生(比如地质专业、采矿专业),如果不出去实习,以我个人的经验,随便你学多好,恐怕出去之后仍是一窍不通。
2.4课程评价
课程改革提倡课程学习要能激励学生的发展。具体在实施时要做到不能给学生排名,更不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公布出来。因为如果这样做,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实上也只是鼓励了极少部分学生,打击了大多数学生。
其改革的思路主要是:①淡化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功能;增加直性评价。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一次考试不好而受到心理上的打击,从而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奋起直追。②淡化学生学,强化教师教的观点。这样学生即使踏出校们之后,也同样可以学习,而不必依赖老师;从而避免出现一些书呆子。③注重评价的多方面性,不能仅仅光凭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事实上高分低能的人多的是。注重发挥学生的每一个长处。④尤其要注意的是我们评价的是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从而避免教师的专制独裁。⑤尽量用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因为百分制易造成“阴盛阳衰”。近几年的高考,很多省份的文理科状元都让女生拿走了,就是百分制下的产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事实上,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女生在后面的发展中,往往还是不如男生理想,因为她们一般文科较强,即记忆较好;而男生一般理科较好,也就是说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要强一些。
课程改革还包括优化教学设计。即强化教师的课前研究,主要研究课程与学生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重视课间倾听;重视课后反思;重视并引入交往性教学。革新教学方式: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学;积极开展研究式教学;大胆引入自主式教学。增强教学实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做好教案设计,不能马夫了事。
    如果我们每一个大学教师都能做到这些,那么,我相信,要不了几年,我们的教育水平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罗福午,土木工程(专业)概论(第二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3第2版,136


TAG:谈谈大学教师的课程观

在线客服

010-5165158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00852-6887431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